! 现在是
免费发布商机 | 会员服务说明 | 搜索 | 意见反馈
·设为首页
·在线支付
·联系我们

使用软键盘  
 图书首页 | 新书上架 | 特价图书 | 销售排行 | 分类/品牌 | 会员帮助
最新专题
预拌砂浆产业化新途径的探索
GBT 25181-201
混凝土搅拌站产业升级的机遇
湿拌砂浆的生产与机械化施工
2014中国混凝土企业家高
专题搜索

您的位置:中国商品混凝土网 -> 查看专题

调整熟料中C3A含量增加水泥对外加剂的适应性
发布人:不详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5日 被浏览 5970

赵凤英,刘文生
(沧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捷沧骅水泥分公司,河北沧州 061000)

      我厂是以电石渣为主要原料 (采用湿法工艺) 生产水泥的企业,属三废治理项目。由于电石渣中Al2O3的含量与石灰石相 比高 出1%~2%,生料成分的调整受到很大的限制,也使得熟料中Al2O3的含量基本上保持在6.5%左右的范围。从搅拌站反馈的信息:我厂生产的水泥对外加剂的适应性变差,主要体现在坍落度损失大。我们经过现场观察、取样试验,并对生产水泥的各种原燃材料 (包括半成 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熟料中 Al2O3 的含量高 ,致使矿物组成中C3A 的含量增加,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差的主要因素。我们对生料配料方案和烟煤(燃料)分别进行调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原材料(成分见表1)

2 配料方案的调整
      为保证生料浆 的可泵性,料浆水分必须控制在52%~56%的范 围。据我厂统计,熟料平均热耗约为6061kJ/kg,采用四组分配料,要达到降低熟料中C3A 的目的,方案a可采用高发热量低灰分的煤作燃料,方案b只调整砂土的用量(使用调整前的煤)。

3 效果


3.1  由表3可以看出:新的配料方案a中,砂土的用量减少,生料磨的开车率降低,生料的吨成本下降,配料也更容易;方案b中砂土的用量增加,生料磨的开车率高,生料的吨成本增加;
3.2 由表4可以看出:实施新的配料方案a后,生料的KH有大幅度的降低,生料的易烧性得到提高,使得熟料的煤耗降低;方案b生料的KH保持不变,易烧性较差,易出飞砂料,煤耗持平;
3.3  由表5可以看出:生料调整前后煅烧出熟料的化学成分、率值及矿物组成的对比。调整后的a熟料矿物组成也更趋于合理,C3A的含量明显降低;b方案生产的熟料C3A的下降幅度小;
3.4  由表6可以看出:调整配料方案后生产的熟料标准稠度用水量变少,凝结时间延长,3天、28天强度有所提高。
3.5 成本比较:
      原方案:4.5% x 81+ 8.0%x16+5.5%x 58+6061/21737 × 220=69.46(元/t)
      a方案 :5.0%x 81+14.0%x 16+3.0%x 58+6061/24328x240=67.82(元/t)
      b方案 :5.0%x 81+1.5%x 16+10.5%x 58+6061/21737~220=71.72(元/t)
      注:电石渣的成本为零

4 试验情况
      (采用优质煤)更换配料方案以后,熟料的质量情况有了明显变化。在市政公司搅拌站做P.O42.5
水泥(方案a)配C40凝土坍落度试验,试验结果如表7。 

      搅拌完毕:
      最初坍落度:230mm;静置30min后:180~200mm坍落度损失:30~50mm; 
      P.O42.5(b)水泥也按上面配比试验,数据如下: 
      最初坍落度:235mm;静置30min后:172~194mm;坍落度损失:41~53mm; 
      基本满足了搅拌站的使用要求。

5 结论
5.1  两种配料方案的调整最终以降低熟料中Al2O3,的含量为目的,改善了熟料的性能,满足了搅拌站的使用要求,但方案(a)的试验数据比较理想;
5.2  熟料矿物组成中C3A 的含量在8.5%以下就能基本满足搅拌站的使用要求,C3A 的含量如太低易造成熟料的早期强度偏低。

[1] 页次:1/1页 转到

 ■ 相关链接
·GBT 25181-2010 预拌砂浆 
·预拌砂浆产业化新途径的探索 
·混凝土搅拌站产业升级的机遇——湿拌砂浆 
·湿拌砂浆的生产与机械化施工 
·2014中国混凝土企业家高峰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 
·如何加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 
·谈预拌混凝土的全面质量管理 
·混凝土交货前后的质量管理及质量责任 
·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管理 
·混凝土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浅谈商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商品混凝土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DB11 385-2011 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施工现场混凝土配合比可靠性监控新方法 
·关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及调整 
·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原则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强度检测问题的探讨 
·自密实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和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关闭窗口】·【 】·【打印】·【顶部】·【上一篇】·【下一篇

中国商品混凝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商品混凝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商品混凝土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商品混凝土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 © 2006-2007 中国商品混凝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11358号-5
电话:010-51164656  传真:010-65474277  E-mail:chinarm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