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是
免费发布商机 | 会员服务说明 | 搜索 | 意见反馈
·设为首页
·在线支付
·联系我们

使用软键盘  
 图书首页 | 新书上架 | 特价图书 | 销售排行 | 分类/品牌 | 会员帮助
最新专题
预拌砂浆产业化新途径的探索
GBT 25181-201
混凝土搅拌站产业升级的机遇
湿拌砂浆的生产与机械化施工
2014中国混凝土企业家高
专题搜索

您的位置:中国商品混凝土网 -> 查看专题

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要素
发布人:陈晓磊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0日 被浏览 5667
 摘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是当前工程技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技术上的因素,也有管理上的因素。本文简要的从几个方面论述了预拌混凝土公司的质量管理,探讨了预拌混凝土质管体系的建立的途径和应包含的内容,以及在运行过程中的监测管理工作,以求对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质管体系;质量要素;生产过程管理

  1 问题的提出

  混凝土的集中搅拌是建筑工程生产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从现场配制的半成品,走向工业化生产的商品,是现代混凝土技术成熟的标志。但是,近年来随着预拌混凝土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⑴混凝土企业的大量增加,造成产能过剩,出现无序竞争,导致质量风险增加;⑵人力资源,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导致管理水平下降;⑶短期行为严重,市场存在投机现象。部分企业的质量体系流于形式,质量管理投入不足;⑷预拌混凝土的使用宣传不到位,部分施工单位对预拌混凝土的特性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够合理的组织施工和养护,造成了较多的质量事故,也引发了大量的质量纠纷。

  如何建立合适的质管体系?如何在运行的过程中保持体系的有效性?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引导混凝土行业健康发展?是所有混凝土人和建设主管部门的共同责任。本文努力探求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要素,认为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管理要素主要是完善组织机构和合理配置资源、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混凝土生产过程管理等。

  2 组织机构与资源配置

  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合理的资源配置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在这个方面企业负责人的质量意识起到关键作用。

  2.1组织机构

  全面质量管理是涉及到公司内所有职能部门的一项工作,所有的阶段都要考虑质量,所有的活动都要控制质量,质量是全体员工共同工作的结果。要想取得良好的结果,企业应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在这个机构中明确界定和分配质量活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出现职能重叠谁都不负责任或职能空缺造成无人管理的现象。

  2.2资源配置

  资源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的而投入的必要的人力、物力。充足的资源配置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混凝土企业在资源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基础设施的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原材料的储存场地和粉料储仓。很多的材料检测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储存场地不够,就可能存在进厂材料还未来得及检验就已经被使用掉的情况。另外,企业在资源配置上要重点考虑生产能力、运输能力和泵送能力的平衡,防止由于配置失衡,造成施工脱节而影响混凝土质量。

  3 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试验室作为混凝土企业的技术和质量主管部门,承担着原材料进厂检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质量监测管理等工作,其人员素质、技术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和质量管理控制水平。因此,企业应重视对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加大对试验室的投入,以确保其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将技术、质量工作渗透到公司内的各个部门,使混凝土在整个生产、运输以及现场施工过程中处于严密的控制状态。试验室的工作重点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监测以及相应的质量资料管理。

  3.1配合比设计管理

  混凝土的核心技术就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合理的配比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关系到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合理的配合比和相应严格的管理制度,即使有优质的原材料、良好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条件,也不可能生产出既优质又经济的混凝土。如何设计出好的配合比,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原材料方面的了解与控制,是做好配合比设计的基础。必须掌握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质量及其波动情况、供应能力和价格等技术经济数据。

  2)尽可能掌握工程概况和技术要求,包括施工的结构部位及验收方式、运输距离、施工方式等指标,以及施工队伍的技术、管理和操作水平等情况。

  3)对环境因素的考虑。例如,施工期间的环境温度,是否是雨季施工,是否是大风季节、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等待情况等可能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4)本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过程的管制能力,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设备的保养情况、员工的操作水平、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生产的混凝土的离散水平,这涉及到了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可通过混凝土的标准差来反映。

  5)对标准、规范的理解掌握。由于我国现行的规范体系是每个行业各有一套,而且这些不同的行业对混凝土的要求不尽相同,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标准对混凝土的要求也不完全一致。而这些行业都是混凝土企业的潜在客户群,这就要求混凝土公司在设计配合比时要根据相应的行业要求和合同规定进行设计。而且由于混凝土使用部位的不同或使用材料的差异在配比设计中所依据的标准就可能不同,这点在配比设计中也要慎重考虑。另外,必须尽可能了解施工部位在混凝土质量验收评定中是采用统计方法还是采用非统计方法,以确定合理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试验室设计出配合比如在生产中使用,还应转化为生产配合比,其控制因素主要是针对砂、石的含水率和质量波动调整用水量和砂、石用量,并根据拌合物的性能予以校正。需要强调的是在配比转化中要保证实际生产的混凝土的离散水平处于设计的控制之中,这是配合比管理的重要内容。

  另外,从利于生产的角度混凝土公司应按通常条件设计出一系列的常规配合比,做好技术储备工作。但应注意的是要根据材料和环境的变化进行验证和调整,这种验证调整可以说充满了混凝土的整个生产过程,在季节交替时更要系统性的进行试拌调整,如某一配比较长时间未用,一般为3个月,在重新使用前应进行试拌调整。对常规配合比的管理要在每日使用前做好核对工作,并根据生产报表进行复核和统计分析,以管控质量和成本。对每一次的配比调整,哪怕仅仅是微调也应做好相应记录并予以保存,以保证质量的可追溯性。

  3.2资料管理

  质量资料的管理是试验室承担的另一项重要工作,要想真实客观地反映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就必须认真搞好资料管理工作,使混凝土生产质量情况有良好的追溯性,而且从质量责任的角度也要求混凝土公司要真实完整的保存所涉及到工程质量的所有原始资料[1]。另外,试验室是作为混凝土公司对外的一个窗口,无论是客户考察,还是上级部门来检查,都是一个重点单位,而资料是反映一家试验室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资料管理的原则是真实有效、方便检索。资料管理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⑴试验室的资料,包括试验室制度、人员、设备等管理类资料和标准、规范、文件等外来技术资料。在管理中要注意的是如何确保资料的有效性。

  ⑵原材料进厂检测资料,包括检验台帐、质保书、检测记录、检测报告四个方面以及对不合格材料的处理意见等,要做到一一对应,确保进厂材料处在有效控制下。

  ⑶混凝土检测,包含拌合物性能测试和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检测资料,要做到每批出厂的混凝土都经过检测并处于合格状态。

  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调整资料,这部分资料是企业的技术资料。包括配合比设计计算书、试拌记录、报告和调整单等。

  ⑸其它资料,指的是不在上述4项资料内的资料。例如,顾客的技术要求、混凝土的施工记录、气象资料等。

  如何从纷乱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并从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这就是试验室资料管理的一个重点——统计分析。良好的统计分析工作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统计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原材料试验的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原材料质量水平对混凝土质量引起的波动,对材料供应商进行评价,优胜劣汰;二是混凝土的强度统计分析;三是配合比的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

  4 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要点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是针对预拌混凝土质量过程的特点进行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2]因为是混凝土拌合物,因此它具有下列主要特点:①时间性。因为受到凝结时间的限制,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自搅拌开始至初凝之前必须完成浇捣施工;②半成品。预拌混凝土实际上是种半成品,其浇注和养护是由施工单位完成的。作为混凝土拌合物的预拌商品混凝土其最终质量受到时间、施工、养护等多因素影响,存在着商品混凝土合格,但结构混凝土不合格的可能性;③混凝土生产出来后,其强度究竟是多少,当时无法知道,要标养28天后才能知道,按照ISO9001体系的标准,属于特殊过程,需要通过各相关环节的保证来证明生产出的混凝土是合格的。所以混凝土的生产阶段管理涵盖了原材料、设备、生产控制和交货施工的整个过程。另外为满足工作性要求,预拌混凝土还有以下特点:一是大流动性,一般混凝土坍落度较大(10cm以上),尤其是要求泵送的混凝土。且胶凝材料用量较大,混凝土浆骨比大;二是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和外加剂。混凝土中浆骨比增大意味着自收缩引起的开裂可能性加大;而由于粉煤灰和外加剂的使用,使混凝土干缩开裂危险加大。因而从配合比角度预拌混凝土比自拌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增加,这需要改善混凝土的施工、养护工艺来解决。最终的混凝土质量必须依靠混凝土企业和施工单位的相互协作才能得以保证。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应实行动态监测,一般要把好三个关,即销售关、混凝土拌制与供货关、施工关。

  4.1混凝土销售阶段的质量管理

  预拌混凝土的销售合同管理是质量管理的开端,在合同中应明确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和验收办法。为了保证合同条款不被误解和顾客的要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在正式签订合同前,一般应组织合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合同条款是否合理,对用户提出的要求特别是质量要求,企业是否能在工艺条件、设备条件、管理等各方面给予满足。业务部门在合同签订后,应及时进行合同交底,递交相关部门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迟迟不愿签订混凝土供货合同,有的甚至拖到混凝土供应前一两天才确定供应商。这给混凝土企业带来很大困扰,无法针对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设计配合比和组织生产,提高了生产管理成本,增加了质量风险。这就要求企业要做好日常的技术积累工作,提高应变能力,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在与施工方订立供货合同后[3],混凝土公司的技术人员应提前对该工程的概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找出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和施工季节的特点以及该工程的技术要求应进行了解和分析,做到心中有底。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应与施工方进行交流和沟通,双方通过分析和探讨,对易引起质量问题的要点还应写出书面保证措施,以引起双方的关注,只有双方密切配合,才可以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容易出现温差裂缝问题;高温干燥天气下施工,易出现干缩裂缝问题;当坍落度损失大时,双方技术人员如何配合,防止随意加水问题。做好这项先期工作,既可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也是混凝土公司技术服务的一项重要义务。

  合同签订供货开始后,销售部门的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日常的定货管理。当前大部分客户通过电话定货,这样就存在着出错的可能性。建议混凝土定货应采用书面形式确认,最好混凝土公司能派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沟通确认,如人手确实紧张至少也要用传真确认,以防止因信息传达失误造成质量事故。

  4.2混凝土生产阶段管理

  混凝土公司的生产阶段控制包括原材料控制、配合比使用管理、搅拌过程管理、设备管理、运输管理等各个方面。生产阶段控制的目标是保证能够连续稳定的生产出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的混凝土。
  4.2.1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原材料的选择和进厂管理是混凝土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合格的材料是制造合格产品的前提和保证。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是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水等,这些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及其质量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性能的优劣,对原材料认真细致的筛选,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混凝土公司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原则是在符合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重点是原材料的稳定性能。只有稳定的材料,设计出的配合比才有使用的价值,才能够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混凝土。

  材料的进厂管理重点是材料存放,很多质量事故都是由于原材料管理不善造成,这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要有足够的场地来存放原材料,各种材料应分类堆放,明确标识,以便于使用和管理为原则。砂、石堆场必须是硬化地坪,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以免料堆底部积水,造成含水率波动较大,影响混凝土生产质量。有条件的企业应采取加盖遮雨棚等措施来稳定砂、石含水率;水泥、掺合料等桶仓要有料位显示装置,进料口应明确标识,加盖上锁,并由专人管理,以防止进错料;外加剂储仓一般要安装定时搅拌系统进行搅拌,防止外加剂沉淀而造成质量事故。

  4.2.2设备管理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施工过程,要靠配套齐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设备完成,机械设备的优劣及是否正常运转对预拌混凝土生产的效率及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匀质性高是由计量准确和搅拌均匀来保证的,从设备的角度,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计量准确性和搅拌的均匀性。

  为了保证设备的可靠性,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设备保养制度,良好的设备是生产合格混凝土的前提。设备管理的重点是对生产设备的管理,要保证搅拌系统能够正常运转连续作业。搅拌机应定期检修保养,以消除设备隐患;对搅拌机内的衬板、搅拌叶片要经常调整适时更换以保证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对计量设备,除每年一次强制检定外,还要定期予以校核(至少1月1次),保证计量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使实际生产出来的混凝土状态和试验室中的混凝土试配状态基本吻合。

  设备管理的另一部分是混凝土运输车和输送泵的管理。要确保投入使用的车和泵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避免因车、泵的故障造成混凝土待料时间过长而导致质量事故。

  4.2.3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测

  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测包括配合比调整和确认、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检测、混凝土运输过程控制以及当出现意外情况时的处理预案等。

  混凝土在正式生产前[3],试验人员应到搅拌楼操作室认真复核输入计算机配合比的正确性,并在配合比通知单上签字确认。保证配合比准确无误的生产,避免人为错误造成质量事故。
生产过程的控制重点是混凝土坍落度的稳定性。坍落度是混凝土拌和物性能的重要指标,在原材料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反映了混凝土性能的稳定性。在混凝土生产时质量部门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做好开盘检验和出厂检验,并根据原材料的变化,主要是砂石含水率的变化,调整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能。配合比的调整要开具混凝土配合比调整单并妥善保存,以保证质量的可追溯性。

  预拌混凝土运输控制的重点是运输时间[4]。为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从搅拌至入模不允许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初凝时间视水泥品种、外加剂品种、坍落度大小和气温等情况而异,一般运输时间宜控制在1.5小时内,从装料至卸料一般不得超过4小时。另外,在接料前搅拌车料筒一般要反转数分钟,防止筒体内留有积水影响混凝土质量。

  4.3混凝土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混凝土工程是一项材料科学和施工技术紧密结合的应用科学,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如何,最终要体现在施工现场的工作性以及入模成型后的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能[4]。因此,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的质量技术管理及服务是质量管理的一道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公司应派出技术服务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服务和质量监测。这方面工作主要有三项内容[3]:

  ①检查混凝土运至工地后的变化状态,主要是坍落度损失和混凝土的工作性情况。

  ②了解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及时把发现的问题向公司反馈。

  ③会同监理、施工单位按GB/T14902《预拌混凝土》的规定对混凝土进行检验验收。

  5 结束语

  混凝土的质量关系到建筑安全,是和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明日的市场。混凝土公司应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要建设成为一流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就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工程的要求、用户施工的环境等情况来提供优质产品,并同时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最终目标是使用户用得开心、用得放心,同时也使自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部门应在宏观上加强监管和引导,防止以牺牲质量的代价的恶性竞争,确保混凝土行业能够健康发展,从而来保证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质量。
 

[1] 页次:1/1页 转到

 ■ 相关链接
·GBT 25181-2010 预拌砂浆 
·预拌砂浆产业化新途径的探索 
·混凝土搅拌站产业升级的机遇——湿拌砂浆 
·湿拌砂浆的生产与机械化施工 
·2014中国混凝土企业家高峰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 
·如何加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 
·谈预拌混凝土的全面质量管理 
·混凝土交货前后的质量管理及质量责任 
·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管理 
·混凝土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浅谈商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商品混凝土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DB11 385-2011 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施工现场混凝土配合比可靠性监控新方法 
·关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及调整 
·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原则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强度检测问题的探讨 
·自密实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和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关闭窗口】·【 】·【打印】·【顶部】·【上一篇】·【下一篇

中国商品混凝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商品混凝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商品混凝土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商品混凝土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 © 2006-2007 中国商品混凝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11358号-5
电话:010-51164656  传真:010-65474277  E-mail:chinarm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