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是
免费发布商机 | 会员服务说明 | 搜索 | 意见反馈
·设为首页
·在线支付
·联系我们

使用软键盘  
 图书首页 | 新书上架 | 特价图书 | 销售排行 | 分类/品牌 | 会员帮助
最新专题
预拌砂浆产业化新途径的探索
GBT 25181-201
混凝土搅拌站产业升级的机遇
湿拌砂浆的生产与机械化施工
2014中国混凝土企业家高
专题搜索

您的位置:中国商品混凝土网 -> 查看专题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常用减水剂复配性研究
发布人:马锦贞 发布时间:2010年5月31日 被浏览 7453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常用减水剂复配性研究
孙振平,蒋正武,王建东,张冠伦,何伟卿,谢小江
 
【摘要】:本文阐述了聚羧酸系减水剂( PC)的性能特点和应用趋势。就PC与常用的5种减水剂,即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 LS )、萘系高效减水剂( NSF )、密胺系高效减水剂(MSF),羧基焦醛高效减水剂(SAF)、和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 ASF)之间的复配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仅从溶液的互溶性来看,实际工程中PC与MSF或SAF减水剂溶液不能复配在一起掺加,PC可与LS,NSF,ASF进行复配;(2)从复合掺加后的叠加效果来看,PC与LS和SAF存在复合掺加使用的可能性,但由于PC与SAF不互溶,实际上PC只能与LS进行复配使用。
【关健词】:聚羧酸系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密胺系高效减
水剂,羧基焦醛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相溶性,复配
 
      聚羧酸系减水剂是一类分子中含羧基接枝共聚物的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呈梳形;主链短,由含羧基的活性单体聚合而成,侧链长,主要为PEO链;具有较高的空间位阻效应。其具有诸多优点,如掺量低、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对凝结时间影响小、使用效果不受掺加顺序影响等,其某些性能还可以通过优化合成工艺而达到,如活用聚合方法可调整分散性能和引气性能等。另外,由于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和其他任何有害原材料,属于环境友好型的减水剂产品。所以,聚羧酸系减水剂非常受研究界和工程界重视。
      目前,聚羧酸系减水剂已成功地在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混凝土预制精品构件等特种混凝土中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另外,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搅拌站已经开始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来配制商品混凝土。
      为适应不同工程的要求,或为降低产品成本、扩充产品种类、形成系列化产品,通常将不同品种的减水剂复配,或将某种减水剂与缓凝、早强、引气等化学组分复配在一起使用,获得取长补短、事半功倍的应用效果。如萘系高效减水剂常与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缓凝组分、引气组分、保水组分等复配,一方面降低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或改善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和泵送性能。氨基磺酸盐系减水剂虽然流动性保持性优异,但成本相对较高,因而通常作为萘系高效减水剂的改性剂使用。
      聚羧酸系减水剂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减水剂,人们对其复合应用的性能效果知之甚少,尚需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为降低应用成本和解决聚羧酸系减水剂应用过程中的离析、泌水等问题,需要将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其他品种减水剂复配使用。本文将通过试验探讨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其他品种减水剂复配使用的可能性,其结果对聚羧酸系减水剂开发研究和工程应用者将有所帮助。
 

[1] 页次:1/1页 转到

 ■ 相关链接
·GBT 25181-2010 预拌砂浆 
·预拌砂浆产业化新途径的探索 
·混凝土搅拌站产业升级的机遇——湿拌砂浆 
·湿拌砂浆的生产与机械化施工 
·2014中国混凝土企业家高峰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 
·如何加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 
·谈预拌混凝土的全面质量管理 
·混凝土交货前后的质量管理及质量责任 
·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管理 
·混凝土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浅谈商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商品混凝土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DB11 385-2011 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施工现场混凝土配合比可靠性监控新方法 
·关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及调整 
·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原则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强度检测问题的探讨 
·自密实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和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关闭窗口】·【 】·【打印】·【顶部】·【上一篇】·【下一篇

中国商品混凝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商品混凝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商品混凝土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商品混凝土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 © 2006-2007 中国商品混凝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11358号-5
电话:010-51164656  传真:010-65474277  E-mail:chinarmc@126.com